2021新药融资金额TOP榜发布!细分领域“龙头”霸榜

有人说,医药行业的每一项重大变革背后,都是资本在推动前进浪潮,也有人说每一款创新疗法的诞生,都离不开资本的支持,纵观过去十年,医药产业从来不缺乏新玩家的加入,也从来不缺乏老玩家的没落,如果说2021年是内卷激化严重的一年,那么也可以说是创新药企蓬勃生长的一年。

公开资料显示,过去的一年,中国“新药”领域融资格局异常活跃,截止12月31日,新药领域共完成了412起不同轮次和性质的融资,其中,融资数量前三的轮次依次是A轮、B轮及天使轮,B轮以前的早期融资项目数达212项,占整体融资项目的51.45%。

如果将除IPO相关阶段及战略基石投资排除在外,把其余阶段按照早期和晚期依次分类,统计各阶段融资金额最高的企业,可以发现其在最近一年对新药领域的影响力颇大,无一不是日常工作中耳熟能详的知名企业,或许也将是未来各自领域中有机会染指龙头地位的企业也说不定!

CGT行业未来--科镁信生物--1亿人民币

11月2日,科镁信生物宣布完成超额认购的超亿元种子融资,主要资金将用于产业建设与候选药物的临床开发及商业化生产准备。

作为成立不足一年的创新药企而言,科镁信总部位于上海,目前已创建了独有的两大技术平台,用于免疫调节的工程红细胞及基于脂质纳米颗粒的非病毒载体基因递送。目前专注于CGT领域,并不断延伸至各个创新领域,致力于推进下一代细胞和基因疗法开发。

CGT行业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新兴行业,如果要从成长的角度,给当下化药、生物药和细胞及基因疗法(CGT)做个简单比喻的话,那么化药属于过去,抗体药属于现在,细胞及基因疗法属于未来

有关数据显示,依托于CGT行业快速增长的市场空间,2020到2025年全球CGT市场复合年增长率达到了71%,2025年市场规模将可能突破300亿美元的市场空间。也正是如此,一方面跨国药企通过并购等手段逐渐涉足该领域,另一方面,近年来针对CGT领域的融资金额也在大幅上涨,市场未来可期。

科镁信生物医药董事长兼创始人林向前表示:对于目前的细胞治疗,无论是在成本控制上、还是在CMC建立方面,都还有技术性的突破等待我们发掘。 在技术方面,科镁信基于工程化红细胞技术平台,利用专利的共价链接技术,装载不同靶点,可开发针对不同疾病的产品,这就是科镁信最大的优势。

大分子新药--橙帆医药--3.18亿

2021年11月15日,橙帆医药(Velavigo)宣布完成五千万美元天使轮融资。

2021年10月成立,次月即获得5000万美元的融资,不出意外,这应该是今年融资速度最快的企业,其主要原因或许与创始人的经历有关,橙帆医药由医药界知名研发领军人物李竞博士创立,专注领域为大分子相关的新技术,包括双抗/多抗,ADC和新分子类型。

关于橙帆医药的融资,大部分人认为5000万美元极大可能是冲着李竞博士去的,或者说是冲着李竞博士多年的药品研发经验去的。在目前“以人为本”的创投模式下,拥有经验型高端人才也意味着更好的管线与更快地推进速度。这在之前大量IPO与创新企业融资历程中都已得到验证。

橙帆医药创始人,董事长及CEO李竞博士表示:投资人对橙帆在于两者资源互补,未来橙帆将结合内部研发建设和外部技术引入,持续不断地投入资源来提升全产业链能力,以最高的质量和效率推进和丰富产品管线,同时以灵活的方式和行业各方参与者,CRO,CDMO,国内国际生物科技医药和技术平台公司,以及科研院所合作,共同创造和分享价值,为投资人、合作伙伴和社会创造最大的价值,为国内外的广大病患提供可负担的差异化的高品质生物新药。

CDMO新秀--鼎康生物--12.1亿

2020年,曾任泽润生物副总裁,负责临床前和临床产品开发以及新型疫苗和生物制品(包括HPV预防性宫颈癌疫苗)开发的曾宪放博士加入鼎康生物。

2021年3月,鼎康生物完成超1.9亿美元A+轮融资,成为2021年A轮及相关阶段融资金额最高的企业。

在满足了人才与资金需求后的鼎康生物,毫无疑问已具备成为国际一流的CDMO企业的基本要求,有望能与国内如药明生物等一线大分子CDMO企业一较高下。

目前,国内CDMO赛道在中国的发展开始加速,已基本形成以药明生物为龙头,多家企业共同追逐的市场格局,但以目前药明生物超高市场占有率的基本情况而言,与国际一流大分子CDMO情况相差甚大,高市占率不可能常年存在,后续企业分割市场的趋势已是必然。

而随着新技术的快速涌现,CDMO的竞争格局也日渐复杂,在抗体业务之外,还有微生物表达、mRNA等相关领域也需要同时兼顾,细分领域强者优势也必将更为明显。同时,随着核酸药物、溶瘤病毒、基因治疗等领域的创新公司越来越多,对大分子CDMO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

相比未来大分子CDMO领域大概率将呈现百花齐放的姿态,金斯瑞Probio在纳米双抗、基因疗法、细胞治疗独具特色;昭衍新药GLP毒理服务可以顺势导入客户;和元生物占据溶瘤病毒等基因治疗的先机;鼎康生物又会如何在细分领域找到自己的定位啦?

鼎康生物董事伍兆威出席仪式,伍兆威先生在讲话中肯定了鼎康生物一直以来的卓越成绩。“鼎珮集团高度认可鼎康生物在生物制药领域过硬的实力,今年一季度我们继续加码,领投了鼎康生物A+轮的投资,融资总额逾1.9亿美元,随着GMP-2扩建项目的建成,希望鼎康生物能在未来提供更高质量的CDMO服务。”

鼎康生物CEO曾宪放博士表示:鼎康生物GMP-2扩建项目目前已开工,这标准着鼎康迈向平台化、国际化、规模化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凭借其在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和酶的多项优势,完全可以为客户提供从早期药物开发到后期临床研究和商业化cGMP生产的一站式服务,成为一家国家化的综合性服务企业。

大分子CDMO--昭衍生物--9.55亿

8月6日消息,近日,昭衍生物宣布完成1.5亿美金B轮融资,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昭衍生物在中国北京、重庆等研发及生产中心的建设及美国加州生产设施的扩充,公司全球CDMO服务产能布局再次提速。

作为上市企业昭衍新药的分拆业务,昭衍生物成立于2018年,主要为全球客户提供单抗、双抗、融合蛋白(含蛋白疫苗)等生物药的细胞株构建、工艺开发、临床样品生产、商业化生产、国际化申报等一站式、个性化CDMO服务平台。

依靠安评服务多年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与良好口碑,昭衍生物的诞生既是客户的主动要求,也是多昭衍新药业务能力的认可,毕竟过去五年,CFDA受理的抗体新药中,由昭衍新药提供并完成安全性评价的达到65%,这一项目在CAR-T和基因治疗领域,更是高达73%和85%。因此从根本上来讲,昭衍生物从诞生之初就注定有了足够庞大的客户群体。

此次融资更主要的目的还是扩充产能,提升整体效率,在扩展软实力,把更多前沿生物药产品纳入其中的同时,也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水平硬实力。目前,昭衍生物在北京建成2条500L规模+2条200L规模的生产线及配套的PD和研发实验设施。正在建设符合中国、美国及欧盟GMP标准的十万升规模的原液生产线及冻干、水针、预充针等多种剂型的高端制剂车间,预计15条2000L规模生产线将于2021年底陆续投入使用。

至少从目前看来,昭衍生物凭借之前卓越的口碑与品牌,已为未来向客户提供延伸服务如CDMO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Mrna疫苗--艾博生物--44.58亿

  • 2020年10月完成了1.5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
  • 2021年4月完成6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
  • 2021年8月完成7.2亿美元C轮融资;
  • 2021年11月又完成3亿美元C+轮融资,

累计融资已超11亿美元。毫无疑问,艾博生物不只是C论及相关阶段融资金额最高的企业,也是今年整体融资金额最高的企业,更是位列全球生物技术融资榜首。

艾博生物由英博博士创立于2019年,公司坐落于苏州,专注于mRNA药物研发,也是国内mRNA药物研发的中坚力量。

自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发初始,艾博生物第一时间在科技部牵头下开展了新冠mRNA疫苗研发工作。2020年6月,该疫苗成功获得中国历史上第一个mRNA疫苗的临床批文,实现了中国mRNA疫苗从零到一的突破。目前,该疫苗已在全球开展3期临床试验。今年7月,艾博生物在园区建成了中国首个符合GMP标准的mRNA疫苗生产基地,预计年产能将达到4000万人份单剂。

对于艾博生物专注的mRNA,马斯克就曾言其将是“医学的未来”,可以治愈一切。

纵观全球新冠mrna疫苗,今年8月23日,全球首款正式获批的mRNA疫苗在辉瑞及BioNTech共同研发下诞生,辉瑞财报预估其2021年收入将达335亿美元,另一款由Moderna制造的mRNA疫苗,预计全年销量也将达200亿美元以上。

而在国内市场,目前还暂未有mRNA获批上市,这块市场仍处于空白状态。在8家国内企业中,mRNA疫苗研发进展最快的是复星医药合作BioNTech引进的BNT162b2(复必泰),其次就是艾博生物与沃森生物、军科院共同研发的ARCoV,目前已启动了临床III期实验,mRNA疫苗生产基地也已建成,预计年产能将达到4000万人份单剂,加上合作方沃森生物1.2亿剂产能,一旦上市,利润不可限量。

也正是因为种种突破与荣誉,艾博生物在2021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中国生物科技)登顶榜首。成为国内创新企业中最红、最靓的“仔”。

AI医药研发--晶泰科技--25.47亿

9月28日,人工智能药物研发服务提供商晶泰科技已完成近4亿美元D轮融资,作为目前有近三分之二的AI合作发生阶段,晶泰科技根植药物发现阶段,利用自然语言处理等方法发现了原来很难发现的靶点。

晶泰科技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以计算驱动创新的药物研发公司,其ID4(IntelligentDigitalDrugDiscoveryandDevelopment)智能药物研发平台结合量子物理、人工智能与云计算技术,可以准确预测小分子药物的多种重要特性,加速药物临床前研究的效率与成功率。

在算法、数据以及算力三方面都有各自独特的优势,在大数据、AI、云计算等出现的技术变革大背景下,算力极大增加,传统新药发现的方式被颠覆,AI制药企业未来有机会成为像自来水/电力公司这样的巨无霸企业,并创造很大的社会价值。

其次,在小分子药领域已几乎实现全面覆盖的情况下,晶泰科技无疑成为了目前国内AI药物发现行业的龙头,更有机会实现行业纵向整合,扩宽边界,实现整个行业的升华。

晶泰科技人工智能研发中心药物研发总监马松龄总结到,晶泰科技现有积累的模型数量,是有超过150多个不同的新药研发AI模型;有超过百亿级的分子库,里面包括小分子、多肽、抗体、蛋白等等;现在的云端能够调动的算力,总的规模是超过了百万的CPU核心,单个的任务可以超过10万的CPU核心。”

并且晶泰科技新型研发技术和模式已经开始工业化应用,进展最快的一个项目预计会在2022年第一季度进入临床阶段。

原文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453113577

Related Post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